2021年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公安學專業《法律綜合》考試大綱
來源:中國人民警察大學 更新時間:2020年07月29日 15:57:58
2021考研的考生們已經進入備考狀態,備考中是否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下手?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啦“上才藝”,就是新大綱嘍~大綱是考研出題的唯一依據,也就是說,國家給劃重點,任何考題都是以考研大綱為基準出題的。中公考研網校小編整理“2021年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公安學專業《法律綜合》考試大綱”內容,關注一下~
2021年公安學專業《法律綜合》科目考試大綱
本科目的考核包括法理學、刑法學兩部分。要求考生具有準確把握法理學和刑法學基礎知識的專業素質,具備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體包括:
1、準確識記法理學、刑法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法理學、刑法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法理學、刑法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踐問題。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法理學 75分
刑法學 75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概念題 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簡答題 6小題,每小題8分,共48分
論述題 2小題,每小題21分,共42分
案例分析題 1小題,每小題21分,共21分
材料題 1小題,每小題21分,共21分
第一部分 法理學
一、法、法律
(一)法的本質
1.法的階級本質
2.法的本質由特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二)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3. 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4. 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三)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的原理
2.法的作用的分類
3. 法的局限性
(四)法的定義
二、法律淵源、分類和效力
(一)法的淵源
1.法的淵源的語義
2.法的淵源的類別
3.當代中國法的淵源
(二)法的分類
1.國內法與國際法
2.公法與私法
3.成文法與不成文法
4.實體法與程序法
5.根本法與普通法
6.一般法與特別法
(三)法的效力
1.法的效力的概念
2.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
3.法的效力范圍
4.法的效力沖突及其解決的原則
三、法律體系
(一)法律體系釋義
1.法律體系的概念和特點
2.法律體系與其他相近概念
(二)法律部門及其劃分標準
1.法律部門的概念和特點
2.法律部門的劃分標準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四、法的要素
(一)法的要素概述
1.法的要素釋義
2.法的要素的分類
(二)法律概念
1. 法律概念釋義
2. 法律概念的分類
(三)法律規則
1.法律規則釋義
2.法律規則的分類
(四)法律原則
1.法律原則釋義
2.法律原則與法律規則的區別
3.法律原則的分類
4.法律原則的適用
五、權利和義務
(一)權利和義務概念
1.權利和義務是法學的核心范疇
2.權利和義務釋義
(二)權利和義務的分類
(三)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1.結構上的相關關系
2.數量上的等值關系
3.功能上的互補關系
4.價值意義上的主次關系
六、法律關系
(一)法律關系概述
1.法律關系釋義
2.法律關系的分類
(二)法律關系的主體
1.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
2.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
(三)法律關系的客體
1.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關系客體的種類
(四)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與消滅
1.法律關系形成、變更與消滅的條件
2.法律事實的種類
七、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概述
1.法律責任釋義
2.法律責任的構成
3.法律責任的種類
(二)法律責任的原則
1.法律責任原則的含義
2.法律責任原則的種類
(三)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1.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的含義
2.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的原則
(三)法律責任的承擔
1.法律責任的承擔與法律責任的實現
2.法律責任承擔的方式
3.法律責任的減輕與免除
八、法的制定
(一)立法概述
1.立法的概念
2.立法的特征
3. 立法體制
4. 立法原則
(二)依法立法
1.依法立法原則的意義
2.依法立法原則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三)科學立法
1.科學立法原則的意義
2.科學立法原則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四)民主立法
1.民主立法原則的意義
2.民主立法原則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五)比較立法
1.比較立法原則的意義
2.比較立法原則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九、法的實施
(一)法的實施概述
1.法律實施釋義
2.法律實施的基礎與動力
(二)憲法的實施
1.全面實施憲法的重大意義
2.全面實施憲法的精髓要義
(三)執法
1.執法的概念
2.執法的原則
3. 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四)司法
1.司法的概念
2.司法權的性質與司法規律
3.司法的原則
(五)守法
1.守法的概念
2.守法的根據和理由
3.守法的條件
十、法治原理
(一)現代法治的理念
1.現代法治的一般要義
2.當代中國法治的基本要義
(二)法治與法制
1.法制的含義
2.法治與法制的相互聯系
3. 法治與法制的主要區別
(三)法治與人治
1.人治的基本含義
2.法治與人治的主要區別
3. 法治與人的作用
(四)法治與德治
1.法治與德治的本質屬性
2.法治與德治的互補性
十一、全面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
(一)全面依法治國方略
1.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
2.從依法治國到全面依法治國
3.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理的核心要義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理的基本原則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3.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4.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5. 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四)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1.“法治中國”的概念
2.法治中國建設的總體要求
第二部分 刑法學
一、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質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性質
(二)刑法的任務
1.刑法懲罰方面的任務
2.刑法保護方面的任務
二、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刑法基本原則概述
1.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
2.刑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二)罪刑法定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
2.罪刑法定原則的派生原則和基本要求
3.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體現
4.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立法體現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司法適用
(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含義
2.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立法體現
3.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司法適用
三、刑法的效力范圍
(一)刑法的空間效力
1.刑法的空間效力的概念和原則
2.我國刑法的屬地管轄權
3.我國刑法的屬人管轄權
4.我國刑法的保護管轄權
5.我國刑法的普遍管轄權
6.外國刑事裁判的效力
(二)刑法的時間效力
1.刑法的生效時間
2.刑法的失效時間
3.刑法的溯及力
四、犯罪與犯罪構成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構成
1.犯罪構成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
五、犯罪客體
(一)犯罪客體的概念
(二)犯罪客體的種類
1.犯罪的一般客體
2.犯罪的同類客體
3.犯罪的直接客體
(三)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
1.犯罪對象的概念
2.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關系
六、犯罪客觀方面
(一)犯罪客觀方面的概念和特征
(二)危害行為
1.危害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2.危害行為的基本形式
(三)危害結果
1.危害結果的含義
2.我國刑法對危害結果的規定
七、犯罪主體
(一)犯罪主體的概念和分類
1.犯罪主體的概念
2.犯罪主體的分類
(二)刑事責任能力
1.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
2.刑事責任能力的內容
3.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
4.我國刑法明文規定的限制責任能力人
(三)決定和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因素
1.刑事責任年齡
2.精神障礙
3.生理功能喪失
4.生理醉酒
(四)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
1.犯罪主體特殊身份的概念
2.犯罪主體特殊身份的分類
(五)單位犯罪
1.單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2.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
八、犯罪主觀方面
(一)犯罪主觀方面的概念
(二)犯罪故意
1.犯罪故意的概念
2.犯罪故意的類型
(三)犯罪過失
1.犯罪過失的概念
2.犯罪過失的類型
3.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關系
(四)意外事件
1.意外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2.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不作為犯罪的關系
(五)犯罪的目的與動機
1.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的概念
2.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關系
九、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一)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概述
1.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2.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的種類
(二)正當防衛
1.正當防衛的概念
2.正當防衛的要件
3.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三)緊急避險
1.緊急避險的概念
2.緊急避險的要件
3.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4.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關系
十、犯罪停止形態
(一)犯罪停止形態概述
1.犯罪停止形態的概念
2.犯罪停止形態的種類
(二)犯罪既遂
1.犯罪既遂的概念
2.犯罪既遂的類型
(三)犯罪預備
1.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異同
3.預備犯的刑事責任
(四)犯罪未遂
1.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未遂的類型
3.未遂犯的刑事責任
(五)犯罪中止
1.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中止的類型
3.中止犯的刑事責任
十一、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概述
1.共同犯罪的概念
2.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3.共同犯罪的認定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2.事前有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
3.簡單的共同犯罪和復雜的共同犯罪
4.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三)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和刑事責任
1.共同犯罪人的分類
2.主犯及其刑事責任
3.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4.脅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5.教唆犯及其刑事責任
十二、罪數形態
(一)罪數的概念與判斷標準
1.罪數的概念
2.罪數的判斷標準
(二)一罪的類型
1.實質的一罪
2.法定的一罪
3.處斷的一罪
(三)法條競合
1.法條競合的概念
2.法條競合的特點
3.法條競合的種類
4.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
十三、刑事責任
(一)刑事責任的定義
(二)刑事責任的特征
(三)刑事責任的根據
(四)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十四、刑罰
(一)刑罰概說
1.刑罰的概念
2.刑罰的功能
3.刑罰的目的
(二)刑罰的體系
1.刑罰體系的概念
2.刑罰的分類
(三)主刑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無期徒刑
5.死刑
(四)附加刑
1.罰金
2.剝奪政治權利
3.沒收財產
4.驅逐出境
(五)非刑罰處理方法
1.非刑罰處理方法的概念
2.非刑罰處理方法的種類
十五、刑罰裁量
(一)刑罰裁量概述
1.刑罰裁量的概念
2.刑罰裁量的原則
3.刑罰裁量的情節
4.刑罰裁量與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
(二)累犯
1.累犯的概念
2.一般累犯
3.特殊累犯
4.累犯的刑事責任
(三)自首
1.自首的概念
2.一般自首
3.特別自首
4.自首犯的刑事責任
(四)立功
1.立功的概念
2.立功的表現形式
3.立功的刑罰裁量
(五)數罪并罰
1.數罪并罰的概念
2.數罪并罰的原則
3.數罪并罰的三種情況
(六)緩刑
1.緩刑的概念
2.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
3.緩刑的考驗期限
4.對緩刑犯的考察和處理
5.戰時緩刑
十六、刑罰執行制度
(一)減刑
1.減刑的概念
2.減刑的適用條件
(二)假釋
1.假釋的概念
2.假釋的適用條件
3.假釋的考驗期限及管理規定
十七、刑罰消滅制度
(一)時效
1.時效的概念
2.追訴時效的期限
(二)赦免
1.赦免的概念
2.我國特赦制度的特點
十八、刑法各論
(一)刑法各論概述
1.刑法各論與刑法總論的關系
2.刑法分則的體系
3.具體犯罪條文的構成
(二)常見罪名
1.放火罪
2.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交通肇事罪
4.危險駕駛罪
5.重大責任事故罪
6.故意殺人罪
7.過失致人死亡罪
8.故意傷害罪
9.強奸罪
10.非法拘禁罪
11.綁架罪
12.拐賣婦女、兒童罪
13.刑訊逼供罪
14.搶劫罪
15.盜竊罪
16.詐騙罪
17.搶奪罪
18.侵占罪
19.敲詐勒索罪
20.妨害公務罪
21.偽證罪
22.窩藏、包庇罪
23.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
24.貪污罪
25.挪用公款罪
26.受賄罪
27.濫用職權罪
28.玩忽職守罪
一、概念題(每題3分,共18分)
1.成文法
2.法律責任
3.法的歷史類型
4.單位犯罪
5.犯罪主體
6.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二、簡答題(每題8分,共48分)
1.簡述法的基本特征。
2.簡述解決法的效力沖突適用的原則。
3.簡述正當法律程序的價值。
4.簡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5.簡述刑罰的功能。
6.簡述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概念和特征。
三、論述題(每題21分,共42分)
1. 試論民主立法原則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2. 試論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
四、案例分析題(共21分)
1.2013年7月18日晚,河南省林州市公安局礦管警察大隊民警郭增喜和朋友在林州市黃華山景區的一家飯店吃飯、飲酒。飯后,郭增喜等人到林州市皇冠KTV門口時,遇見素不相識的李青峰抱著其7個月大的女兒從歌廳出來,酒后的郭增喜直接從李青峰懷中抓住其女兒扔在地上,致使女孩頭部受傷(后經鑒定為輕傷)。
問:(1)郭增喜的行為如何認定?為什么?
(2)郭增喜實施危害行為時的主觀方面如何認定?為什么?
五、材料題(共21分)
1.習近平指出:“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政治陷阱,是一個偽命題。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含糊其辭,語焉不詳,要明確予以回答。他還指出:如果說“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偽命題,那么對各級黨政組織、各級領導干部來說,權大還是法大則是一個真命題。縱觀人類政治文明史,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則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
根據以上材料分析黨、法、權力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概念題(每題3分,共18分)
1.成文法
參考答案要點: 亦稱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權或立法性職權的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并以成文形式出現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
2.法律責任
參考答案要點:是由特定法律事實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
3.法的歷史類型
參考答案要點: 是指將人類歷史上存在過的以及現實生活中存在著的法,根據其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作出的基本分類。
4.單位犯罪
參考答案要點: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5.犯罪主體
參考答案要點: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個人和單位。
6.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參考答案要點:是指有查禁違法犯罪活動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行為。
二、簡答題(每題8分,共48分)
1.簡述法的基本特征。
參考答案要點:
(1)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3)法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2.簡述解決法的效力沖突適用的原則。
參考答案要點:
(1)根本法優于普通法。
(2)上位法優于下位法。
(3)新法優于舊法。
(4)特別法優于一般法。
按照上述原則解決效力沖突還存在問題時,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采用以下方法解決:一是依法裁決;二是由法定機關改變或撤銷;三是進行備案與審查。
3.簡述正當法律程序的價值。
參考答案要點:
(1)正當法律程序是權利平等的前提。
(2)正當法律程序是權力約束的機制。
(3)正當法律程序是解紛效率的保證。
(4)正當法律程序是權利實現的手段。
(5)正當法律程序是法律權威的保障。
(6)正當法律程序促進公民行為理性化。
4.簡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參考答案要點:犯罪是指違反我國刑法,應受刑罰懲罰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它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1)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2)刑事違法性,即犯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為;(3)應受刑罰懲罰性,即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5.簡述刑罰的功能
參考答案要點:刑罰的功能包括以下幾項:(1)懲罰功能;(2)矯正功能;(3)安撫功能;(4)威懾功能;(5)教育功能。
6.簡述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概念和特征。
參考答案要點: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是指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本罪的構成特征為:(1)犯罪客體是國家對國(邊)境的管理制度;(2)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組織他人出入國(邊)境的行為;(3)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4)犯罪主觀方面是故意,行為人一般具有營利的目的。
三、論述題(每題21分,共42分)
1.試論民主立法原則的基本內涵和要求。
參考答案要點:
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立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即立法要堅持人民主體原則,以人民為中心,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具體而言包括:
(1)堅持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立法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徑,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征。
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必須保證人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就必須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就必須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2)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性作用
各級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尊重代表的權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權利,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職責就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3)完善社會公眾民主參與立法
完善社會公眾民主參與立法,前提是健全立法公開機制。
完善社會公眾民主參與立法,主要是要健全社會公眾參與立法制度。
2.試論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
參考答案要點: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人是共同犯罪的實施者,也是共同犯罪刑事責任的承擔者。
根據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以及分工的不同,我國《刑法》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了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四種。(1)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主犯。根據《刑法》規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其他主犯按照其所參與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2)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根據《刑法》規定,遵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從犯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3)脅從犯。被脅迫參與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是脅從犯。根據《刑法》規定,遵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4)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教唆犯。根據《刑法》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如果被教唆人沒有犯被教唆的罪,對教唆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對于超出教唆范圍的犯罪,教唆人不承擔刑事責任。
四、案例分析題(共21分)
1.參考答案要點: (1)郭增喜的行為構成了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罪是指非法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本案中,郭增喜在酒精刺激下,突然將素不相識的李青峰之幼女從摔到地上,客觀上非法傷害了女孩的身體,并造成了輕傷的危害結果;主觀上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結果,而放任了這一結果的發生。郭增喜的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健康權,雖然是在酒后實施,但仍屬于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應當依法承擔故意傷害罪的刑事責任。
(2)郭增喜實施危害行為時,主觀上具有間接故意。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放任這一危害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本案中,郭增喜將嬰兒摔到地上,造成輕傷的危害結果,雖然是酒后實施,但并不影響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確定。在認識因素方面,郭增喜已經看到李青峰抱著的為一嬰兒,卻將該嬰兒抓住摔在地上,作為成年人具有認識這一行為危害性的能力及條件,即具有刑法意義上的明知。在意志因素方面,郭增喜與李青峰素不相識,也無蓄謀,可以認定其并非積極地追求該幼女傷害結果的發生;但在突發性情緒支配下,不計后果地實施了“摔嬰”行為,即放任了危害結果的發生。
五、材料題(共21分)
略
1.《法理學》(第五版),張文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
2.《刑法》(第六版),王作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責任編輯:mhf80817 】